高鉻球與低鉻球作為球磨機核心研磨介質,在成分、工藝及性能上存在顯著差異。高鉻球鉻含量≥10%,采用中頻電爐熔煉廢鋼與鉻合金,經高溫淬火和回火形成馬氏體基體,表面硬度≥58HRC,沖擊值≥3.0J/cm2,內部無縮孔缺陷。其耐磨性源于基體中大量(Cr,C)7C3碳化物,使用中表面硬度進一步提升,噸精礦粉消耗量可降至1.5Kg,較低鉻球降低五倍以上,適用于大中型水泥磨機、鐵礦濕磨等高強度工況。
低鉻球鉻含量1%-3%,通過添加稀土元素優(yōu)化成分配比,結合三段式熱處理實現表面硬度≥45HRC與沖擊韌性平衡,心部硬度45-50HRC,碎球率低于0.5%。其優(yōu)勢在于成本較低,2023年水泥行業(yè)年消耗量達10.1萬噸,鐵礦濕磨工況市場占有率超75%,但噸礦消耗量達1130g,耐磨性弱于高鉻球。
性能差異源于工藝與成分:高鉻球淬透性優(yōu)異,表面與心部硬度差小,磨損均勻,但易產生表面剝離;低鉻球通過梯度結構兼顧耐磨與韌性,但長期使用后硬度衰減較快。實際應用中,高鉻球可提升磨機臺產5%-10%,降低工人勞動強度,如φ4.2×13m水泥磨噸水泥單耗僅13克;低鉻球則憑借性價比優(yōu)勢,在中低硬度物料(如石灰石、煤矸石)及粉煤磨機中重要地位。選擇時需結合工況硬度、成本預算及設備負荷綜合考量。